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,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。 国内资料显示: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,有近1/3的患者所患的躯体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。 国外资料显示:心身疾病约占临床各科疾病总数的25~35%。 2、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 涉及循环,呼吸,消化,内分泌等多个系统;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,略高于1/3为躯体疾病,不到1/3为神经官能症,其余1/3即为心身疾病.;性别:女>男;年龄:中年更年期最高;地区:城市>农村 。 3、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社会因素:50年前,溃疡病和高血压病患病呈男性高于女性,约为4:1;而近年来男女患病比例已逐渐接近,溃疡病约为3:2,高血压病已接近1:1。据分析可能是由于愈来愈多的妇女参加了工作和社会活动,因而增加了社会心理刺激的结果。另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,发病机会最多者是中层社会中经济条件偏低者,为了竞争以获得较好的生活条件,他们要付出较多的努力,但他们的个人要求和需要并非经常可以得到满足,因而这种个人需求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就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。’ 心理因素:一般能引起人产生损失感、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致病。 人的心理活动通常与某种情绪活动相关联,如愤怒、恐惧、焦虑、忧愁、悲伤、痛苦等情绪虽然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心理反应,但强度过大或时间过久,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,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。如果这些消极情绪经常反复出现,引起长期或过度的精神紧张,还可产生如神经功能紊乱、内分泌失调、血压持续升高等病变,从而导致某些器官、系统的疾病。 心理应激还能引起胃肠分泌增加。愤怒、激动、焦虑、恐惧都能使胃液分泌和酸度升高,而抑郁、悲伤则可使胃液分泌减少和胃肠蠕。 生理因素:生理始基 ,即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。 为什么同样的心理社会刺激,如地震、洪水、战祸、灾荒等波及大量人口的刺激,其中只有少数人得了心身疾病? 为什么这些患者的心身疾病又不都是一种病?如有人患溃疡病,有人患高血压,有人却患冠心病,这主要是由患者的生理特点不同所致,因而使他们具有对不同心身疾病有着不同的易患性。如在溃疡发病过程中,胃蛋白酶的增高起重要作用,由于它消化了胃粘膜而造成溃疡。 实际上,患者在病前,其蛋白酶的前体—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就已经比一般人高,因此这种胃蛋白酶原的增高即可称之为溃疡病的生理始基。 然而有溃疡病生理始基并不一定会有溃疡病,因为人群中有相当多的人具有这一特征,而其中只有一部分溃疡病患者是由于社会心理刺激对他们起着“扳机”作用。说明只有生理始基和社会心理刺激同时存在的情况下,才会有溃疡病的产生。高甘油三酯血症:冠心病的生理始基 ,高尿酸血症: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 ,高蛋白结合碘:则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生理始基。 3、常见心身疾病:心血管系统:冠心病、原发性高血压 ; 消化系统:胃、十二指肠溃疡 ; 呼吸系统:支气管哮喘、过度换气综合症 ; 内分泌系统: 糖尿病、甲状腺机能亢进、肥胖症等 ;神经系统:紧张性头痛、偏头痛。 |
|